4月市场回顾
受疫情影响,多地维持沉默管理状态,汽车主机厂、零部件厂商生产停滞,物流运输受阻,市场遭受严重冲击。4月,狭义乘用车零售104.4万辆,同比下降35.4%。受部分头部新能源厂商生产紧张影响,4月新能源市场零售282,000辆,环比下降36.5%,渗透率维持在27.1% 较高水平。
汽车产业链复苏缓慢
本月以来,上海及周边地区保持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,虽然企业开始逐步恢复封闭生产和点对点复工,但产能利用率较低,很难在5个月结束前恢复到正常水平,供给端压力不减。此外,目前上海跨省交通限制较多,物流运输恢复缓慢。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重镇,上海的零部件企业供应将对下游的整车生产产生持续影响。新能源市场方面,生产和供应均较上月有所回暖,预计本月新能源市场将保持25% 左右的市场渗透率。
1.厂家销售趋势
5月中旬乘用车整体市场折价率约为12.9%,环比 (13.2%) 略有回升。根据5月零销售目标调查,占市场总量约80% 的厂商同比下滑幅度超过两位数。初步估计,本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将在132万左右,同比下降19.0%。
2.周趋势计算
主要厂商零售首周和2周日均同比分别为-21% 和-22%,车市受疫情持续影响,降幅较大。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复工复产的带动下,预计第三周市场将有所复苏,同比跌幅为-12%,4周同比跌幅为-19%。预计5月零销量将达到132万辆。
3.车市持续受疫情影响。
受各地疫情频发影响,防疫工作进入 “科学防控、动态清零” 全方位综合防控阶段,居民被动或主动减少出行、出行和服务消费需求明显下降。今年从1月到4月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。0.2% 下调,其中汽车零售总额同比下降8.4%。4月后期以来,广东、吉林、浙江、山东等地陆续出台汽车促销费政策,对车市略有支持。新能源市场供给环比改善。随着一批新产品的推出,今年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查结果显示,4月末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1.91,环比上升9.1%。终端关闭门店数量仍占多数,销量受到较大影响。同时,主机厂产能尚未完全恢复,终端存在结构性供给约束。
目前,上海及周边地区疫情防控初显成效,防反弹压力依然较大。北京、天津、四川、河南、江西等省份出现聚集性、零星疫情,各地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,给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,也对终端汽车消费产生影响。
综上所述,预计5月狭义乘用车零售132万,同比下滑19.0%。
资料来源: 乘联会